据央视新闻30日消息,我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开发者平台“开放麒麟”正式发布。该平台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成立,将打造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开源桌面操作系统。操作系统被称做是计算机的灵魂。如果说操作系统是树上的果实,那么给它提供养分的树根就是开发者平台。近年来,我国的国产操作系统逐渐普及,但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尚待突破,“开放麒麟”开发者平台将通过开放操作系统源代码的方式,让更多的开发者共同参与国产开源操作系统的开发。
我国的桌面操作系统起步较晚,大部分计算机用户使用的都是国外进口的操作系统,国家的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。“开放麒麟”的出现,将进一步推动国产操作系统的创新发展。
图片
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,目前国外操作系统品牌几乎垄断了巨大的中国市场,其中在桌面端、移动端的市占率分别超过94.75%、98.86%。根据Gartner的统计数据,2018年中国的操作系统市场容量在189亿以上,其中国外操作系统品牌几乎在中国市场处于垄断地位。截至2019年8月,在中国的桌面操作系统市场领域,微软Windows的市占率87.66%,苹果OSX的市占率为7.09%,合计为94.75%;在中国的移动操作系统市场领域,谷歌Android的市占率为75.98%,苹果iOS的市占率为22.88%,合计为98.86%。在开源操作系统生态不断成熟的背景下,中国的国产操作系统依托开源生态和政策东风正快速崛起,市场潜力巨大,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。
如今大家对Windows、安卓、iOS等操作系统都习以为常,但实际上开发一个操作系统的工作量非常大。
举例来说,Windows XP有代码4000万行,Windows 7有代码5000万行,3.6版本的Linux内核代码就有1590万行,而Linux的发行版Debian系统代码行数达6500万行,而且这些代码还都是经过软件厂商反复精简的结果。如果对几千万代码行数的工作量没有概念,可以参照一个案例:“WPS代码大约在百万行这个级别,而雷军执掌的金山软件重写WPS用了3年时间。”
庞大的工作量和漫长的开发周期导致操作系统研发成本高昂。以操作系统Windows为例,自1985年推出Windows1.0以来,Windows系统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变革。从最初运行在DOS下的Windows3.0,到后来风靡全球的WindowsXP、Windows7、Windows8等历代演进迭代、才于2021年推出Windows11。
在资金投入上,微软开发Vista所花费的研发费用超过了200亿美元,而Linux仅内核,如果根据人员投入的规模,据测算也耗资数十亿美元。这种规模的资金和人力是国内操作系统厂商目前难以企及的。相比之下,国内做操作系统的公司的开发人员,大一些的有几百人,小的甚至不足百人。
中国桌面操作系统当前呈现两大特征:一是Windows+Intel架构依旧统治着整个民用市场二是Wintel闭源架构从趋势上来看,正面临以Linux为代表的日趋成熟的开源生态的挑战。中国的操作系统国产化浪潮源于20世纪末,历经二十余年,厚积薄发、屡败屡战。目前,依托开源生态以及政策东风,正快速崛起,涌现出了一大批以Linux为主要架构为国产操作系统,如中标麒麟、银河麒麟、深度Deepin、华为鸿蒙等,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值得期待。在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中,目前中标麒麟、银河麒麟、深度Deepin、华为鸿蒙各有所长,在竞合中不断加大国产厂商的市场话语权和占有率。其中:中标麒麟在政务市场领域具有领先优势;银河麒麟在军队市场领域的资源深厚;深度Deepin长期在国际开源排名中处于前12名,且近日与华为Magicbook合作推出首款基于Deepin的笔记本电脑,正式试水民用市场;华为鸿蒙在5G时代的IOT领域具有巨大先发优势。中国操作系统本土化始于20世纪末,并多以 Unix/Linux 为基础二次开发为主,过去20年,曾诞生超过20多个不同版本,较为市场熟知的有红旗 Red Flag、深度 Deepin、优麒麟 Ubuntu Kylin、中标麒麟 Neokylin、银河麒麟Kylin与中科方德等。但是,由于中国软件市场的开放、微软系统生态的攻势与知识产权等问题,本土化操作系统在市场幸存下来者寥寥无几,且多数系统仅限于政府领域,并以政府补贴为主,支持研发与应用,国产化之路依然坎坷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老米博客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aomiseo.com/6288.html
老米博客转载的文章、资料及相关图片,其版权均有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,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,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擅自将其作为商业用途。
本站文章侵犯了原作者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(jin654@163.com),我们会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。
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: